4月27日晚,随着河东区小剧《河湾情》的落幕,为期15天的“沂河之夜”小戏小剧集中展演活动完美收官。
连日来,400多名演职人员兢兢业业,15场次演出活动座无虚席,50多部优秀作品轮番精彩呈现。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上百万人次观看,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我市“实施品质文化工程,繁荣文艺创作,深化文化惠民”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我市将扩大展演成果,组织优秀剧目到各县区开展巡演,推动小戏小剧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不断创排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歌颂伟大祖国,记录壮阔时代,增进党群同心,为加快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宣传文化力量。
本次活动还评选出了71件优秀剧目,并进行了现场颁奖,其中优秀组织奖15个、优秀剧目奖14个、优秀表演奖42个。
精彩回顾
当前,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何顺应时代潮流,
彰显影响力与时代价值?
红色故事如何守正创新,
以现代审美弘扬革命主义情怀?
新时代沂蒙精神如何传承弘扬,
才能更快传播、更广传扬、
更加深入人心?
小戏小剧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
四月春深,河碧柳青,“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月活动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激荡起无尽涟漪。
4月12日至27日,50多部各种题材的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在临沂人民广场轮番上演,让临沂的这个春天沉浸在戏剧盛宴的魅力中。半个月时间里,尽管“倒春寒”的冷风细雨让气温骤降,可依然没有阻挡住观众看戏观剧的热情,每晚演出现场都是人潮拥挤,线上直播观看人数也是一路攀升。截至目前,线上线下观看人数已经超过百万。
今天,人们的欣赏诉求、审美趣味和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在临沂的成功展演,幕后又有怎样“红红火火”的经验和故事呢?
“红”源于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4月12日晚演出的小剧《跟着共产党走》中,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沙洪和王久鸣,怀着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仅用20分钟便完成了《跟着共产党走》的歌曲创作。
当舞台上歌曲诞生的雄壮音乐响起,台下全场观众也跟着旋律起立齐声高唱:“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这一刻,2023年与83年前的时空仿佛实现了错位融合,线上线下观众无不热泪盈眶。
当前,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彰显影响力与时代价值?红色故事如何守正创新,以现代审美弘扬革命主义情怀?新时代沂蒙精神如何传承弘扬,才能更快传播、更广传扬、更加深入人心?为此,我市在小戏小剧创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
“‘乡乡有烈士、村村有红嫂’的沂蒙大地,红色历史感人肺腑,红色故事鲜活生动,这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创作动力和心灵洗礼。”山东广汇集团公司沂蒙四季艺术团副团长燕兵介绍,该团队深入到临沂的红色村落,探访当年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入挖掘红色人物背后的精神动力,先后打造了《民兵连》《识字班》《一碗米粥》《跟着共产党走》等一系列沉浸式实景演出作品。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百年古院落里,沂蒙四季艺术团通过沉浸式、故事化的演绎,将沂蒙红嫂等的故事娓娓道来,将人们带入到抗战年代的沂蒙山村。“我们精选出多部优秀剧目参加了此次展演,虽然没有了实景演出的氛围,但是凭借故事的内涵和表现,依然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燕兵说。
《老兵》《归雁》《中秋夜》……“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中,一部部现实题材的剧目也广受群众欢迎。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随着剧情或笑或落泪,掌声不断响起。
“很多小戏小剧都有生活原型。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对题材进行了深度设计,紧扣时代脉搏,用人物的命运、戏剧的故事映照生活,同时又在艺术性上进行了精心的打造,让观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临沂市文化馆副馆长、小戏小剧导演陈涛介绍,这些作品格调昂扬向上,充满正能量,思想性强且艺术水准较高,所以广受欢迎。
从沂蒙精神、传统文化到邻里生活、城乡变化,无论是重大历史的厚重沧桑还是小人物的积极乐观,小戏小剧将临沂的历史故事、精神风貌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书写的是精神,表现的是信仰,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心灵碰撞和情感链接。
“火”来自精益求精的打磨
戏、剧虽“小”,创作不易。作为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剧作品,要想真正留住观众,必须经得起大众的挑选和检验。
“现在都说是‘群众性’小戏小剧,但这指的是题材要贴近群众,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一定要高。”陈涛说,在创作作品时,首先要抓住故事情节,注重节奏推进,关键要让观众有“代入感”,能够“看得进、坐得住”。为此,每部能够上演的作品都经过精心研讨、论证、排练和打磨。
作为小戏《老兵》的主演,边宵的演出经验非常丰富。他在学校时就热心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工作后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文艺演出上,还曾加入多个庄户剧团“送戏下乡”。
“排演《老兵》时,每句台词、每个唱腔、每个动作,都得重新学习、训练。”边宵说,他以前虽然学习过,但是不够专业,相当于是从头学起。刚开始学的时候,老唱腔不想用,新唱腔还不会,差一点儿就不会唱戏了。
每晚睡觉前,边宵要一遍遍地大声背诵全剧台词;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也是复习背诵台词,再加上动作眼神。“梦里也在背。气息要稳,台词不能打哏,打哏就得全部重新来。陈涛导演要求非常严格。”边宵说,在2022年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中,《老兵》荣获一等奖。
沂南县也将古村落里的实景演出剧目搬到了临沂人民广场的舞台上。这种形式新颖、代入感强的沉浸式表演,通过演员饱满的情绪、声情并茂的台词,让戏剧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
“我们的实景演出,对演员的情感渲染能力和台词功底等要求很高。”沂蒙四季艺术团演员高玲举告诉记者,因为观众就在身边,所以演员要吃透角色,喜怒哀乐等每一个情绪爆发点都要到位,不然观众很快就能察觉到演出纰漏。
在这次的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中,临沂市、县的各文化单位、剧团、企业等精心选取的50多部作品,都是近年来我市小戏小剧文艺创作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通过400余名演职人员的精彩演绎,将沂蒙精神、革命主义、文化风俗等融为一体,让人领略到临沂文化特有的魅力。
“赢”在为民初心的奔赴
4月24日晚,气温稍寒,但在临沂人民广场西侧,已经坐满了前来观看小戏小剧的观众。这一晚是沂南专场《歌声里的红嫂》。
“风雨无阻,每天晚上7点准时来人民广场,看上瘾了。”74岁的刘汝进老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有电影电视,还能在手机上看节目,但觉得还是实地演出“最好看”。“很多电视剧看了没意思,可是这种演出就特别真实感人,很想多看两场。”
不仅仅在城区,小戏小剧“送戏下乡”活动也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中秋夜》《河湾情》等多部小戏小剧中出演主角的演员王伟,曾多次跟随河东区文化馆的柳琴剧团下乡演出。“每到一个地方,周边村居社区的百姓都赶来看戏。尤其是柳琴小戏,大家都很喜欢。我们上次演了《欢喜婆媳》,那些大爷、大娘看完了都拉着演员的手,舍不得让我们走,一个劲儿问‘什么时候再来’。”王伟说。
将舞台搭在临沂人的“城市会客厅”的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以及近年来“送戏下乡”的文化惠民活动,都在清晰展现临沂“向人民群众汇报”的文化工作初心,那就是让基层群众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我市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实题材,加强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作,推出一大批温暖明亮、启智润心的文艺作品。“市级设立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作品创作、落地排演、创演评选、演出推广等。这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积极性,整体创作水平显著提升。”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近期,我市在小戏小剧类别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有5部作品荣获省级奖项,数量为全省第一。同时,沂南沉浸式演绎讲述红色故事的做法入选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面向时代、回应时代,让小戏小剧走进千家万户。2022年,临沂启动实施“百部优秀群众性小剧创演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评选推出20部优秀剧本、20部优秀剧目。当前,小戏小剧已成为沂蒙文艺繁荣发展的又一特色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临沂文旅上海推介邀约上海市民“冬享沂蒙过大年”
2024-11-25 10:37:50临沂这个景区对全国大学生免景区门票!
2024-11-25 10:32:11临沂文旅亮相2024国际旅交会
2024-11-25 10:27:32临沂正式确定!
2024-11-23 1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