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旅资讯

央视聚焦!跟着《记住乡愁》打卡临沂美丽乡村

2024-03-15 09:47:03
发稿人:临沂发布>

640 (21).jpg

3月11日

央视CCTV-4《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桃棵子——沂蒙山下 鱼水情深》

走进沂蒙山下红色山乡

倾听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此前,3月4日

《记住乡愁》栏目

播出《朱村——沭河之畔种出“幸福柳”》

走进沭河之畔沂蒙人家

看小柳编编出大产业

让我们跟着央视的镜头

一起打卡临沂两处美丽乡村

邂逅诗意田园

桃棵子村

桃棵子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西南部,村庄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鲁中军区根据地,一幕幕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在沂蒙山区不断上演。

640 (8).png

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如今,桃棵子村拥有3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村民们靠着售卖土特产、做导游、经营采摘园等,把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2023年,村庄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00万元。

640 (10).png

节目中,跟随记者走进了当地的农家乐,喷香扑鼻的“沂蒙炒鸡”令人垂涎。桃棵子村30多家民宿、农家乐,能同时接待2000多人就餐,300多人住宿。

640 (22).jpg

640 (23).jpg

桃棵子村800多户村民散居在一个个山坳里,凭栏远望,绿树红瓦、曲径通幽,自有说不出的天然妙趣;自行开垦的梯田,层层环绕在群山的腰间;清澈见底的小溪,树龄古老的柿子树,远望亦或走近都是别有一番意境。久居闹市的人们,走进这里的田园风光,定会“一见倾心”,这里特有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让人陶醉。

640 (11).png

640 (24).jpg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沂蒙山”。这句口头禅缘自沂蒙山区的农家乐或者民宿里的餐桌上,压轴大菜无一例外都是赫赫有名的“沂蒙炒鸡”。咸鲜香辣的炒鸡软香细腻,再将小饼蘸着炒鸡浓郁的汤汁吃,保证让你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以心换心,是桃棵子人在发展旅游时质朴、简单的生意经,装满常备药的小药箱、口味地道足斤足两的特色菜,随手可摘对游客免费的地头菜……都会让人感到像是在走亲戚、闲串门,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温暖。

红色文化代代传承

640 (12).png

桃棵子村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沂蒙颂》诞生地。这里流传最多的就是红色故事,1939年到1942年期间,桃棵子村先后掩护救助了32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

640 (13).png

近年来,桃棵子村规划建设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知青老屋、战时邮局、红色长廊、沂蒙老山街等,并建设游客中心,精品木屋石屋,新建村游路,设置游步道,美丽乡村文化空间日益丰富。

640 (14).png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是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由百名沂蒙老兵筹资兴建,通过实物、文件、照片、影像等资料,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深刻展现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640 (15).png

为了把这些有情有义的故事传承下去,把单纯的观光游变成红色文化深度体验游,桃棵子村决定修建村史馆。当时,村民还让出家族祠堂用以建馆,他们说,有了村史馆,就能留住红色记忆,让更多的人看到和铭记那段历史。2022年,村史馆建成后,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当年就有10万人次参观了桃棵子村史馆。

朱村

位于沂蒙山下、沭河之畔的朱村,始建于唐朝。虽名“朱村”,村里却没有一户朱姓人家,其得名是因历史上村庄被多条河流环抱,宛如一颗“明珠”,所以命名为“珠村”,后来渐渐演变为“朱村”。

640 (16).png

沂蒙山下 柳编之乡

在朱村,几乎人人都有一双巧手,小到果盘篮筐,大到家具橱柜,甚至各种“时髦”物件,只要给个图样,他们就能编出你想要的东西。

640 (17).png

640 (18).png

朱村附近的河滩和湿地十分适合杞柳生长。自明朝起,人们就开始采集河边杞柳,编成柳筐以补贴家用。而今,村庄所在的临沭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和柳制品加工生产基地,杞柳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10万多人从事着和柳编相关的产业,柳编制品卖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创造出40多亿元的产值。柳编也成为朱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640 (19).png

中国柳编非遗文化馆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汇集2000多件柳编作品,展陈主题为“柳编传承,推陈出新”, 展馆由柳编非遗文化传承区、柳编技艺展厅、柳编生活体验区、柳编手工体验区、柳编非遗文化研学区几大部分组成。2021年5月,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40 (20).png

如今在朱村,从事柳编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新老两代柳编人相互协助,让家乡的柳编产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抗战时期,朱村是滨海西部沭河大防线上的一个战斗堡垒村。驻扎在沭河东岸的八路军队伍“老四团”,在战斗之余会帮助穷苦百姓耕田种地。村民们则筹军粮、送物资,倾其所有支援八路军。

640 (25).jpg

1944年1月23日,除夕的前一天,盘踞在临沂的日伪军对村庄发动突袭。驻守在沭河东岸的四团八连听到一阵枪响,连长鄢思甲来不及请示上级,决定立即作战,枪声就是命令,八连战士迅速对敌人进行阻击。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村民们冒着枪林弹雨,用柳筐装着弹药物资补给前线。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八连取得了胜利,朱村百姓安然无恙。然而,24名年轻的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没能吃上一口大年夜的饺子。

640 (21).png

从那时起,朱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年俗,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村民们会用煮好的第一碗水饺,祭奠英烈们的在天之灵。一碗水饺情深义重,也把沂蒙老区军民舍生取义、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在这片大地上传续至今。

朱村旅游区

朱村旅游区目前已经建成开放红色文化区、明清村落风情区、河道游船观光区、沂沭交汇生态休闲区(好运角)、田园果疏采摘区、柳韵慢生活民宿区等六大功能区。 

640 (26).jpg

走进朱村旅游区红色文化区,必看的一定是展现革命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故事的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该馆建成于2012年,展陈主题是“朱村战斗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水乳交融”,是朱村人民为纪念钢八连朱村抗日战斗而自发组织建立。他们知道,是老四团钢八连救了朱村,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钢八连的恩情,“枪声就是命令”就发源于朱村。

640 (27).jpg

640 (22).png

红色文化区还有沂蒙支前馆、导沭整沂馆、沂蒙民俗馆,以及展现朱村历史文化的文昌阁、进士府、村史档案馆,游客在重大节假日还可在朱村戏台观看《第一碗饺子敬先烈》等红色主题节目,体验参与支前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640 (23).png

640 (28).jpg

漫步在朱村旅游区的主街道,景区还布局了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休闲业态,包括手造创意馆、临沭特产馆、汉服体验馆等众多主题场馆和特色项目。在河道游船观光区,可乘坐观光游船,从沂河到沭河,沿途尽赏河道两岸四季美景,邂逅渔舟唱晚诗意画卷。在沂、沭两河交汇构成的“好运角”,拥有超大的草坪生态、优越的森林氧吧环境,是娱乐休闲首选地。

文章分类
旅行资讯 优惠福利 主题活动